關于智能家居痛點與需求
以下分析主要針對目前比較火熱的智能家居類的智能單品
2012年智能硬件的興起,很自然就聯想起Google 32億美元收購Nest事件,國內外巨頭也紛紛作出各種布局和資源整合,其中有做平臺的,有想定標準協議的,有做終端產品的,智能家居也因此被吵得沸沸揚揚、風風火火的,感覺就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這段時間,不斷有智能家居新創公司被資本與媒體轟炸,除了某幾家的智能單品在眾籌上火了幾把外,但仍然能活躍在媒體上的產品卻不多了。
直至今天,事實上是行業內雷聲大,行業外雨點小,大部分智能產品主要銷售渠道在線上,但線上銷量上不去,用戶并不買單,資本對智能硬件投資也開始慢慢變得冷靜和保守,基于目前的種種現狀,很多人也開始分析其中原因,也就引起了關于智能家居的痛點與剛需的這個問題。
普遍認為現在智能家居產品并沒有找到用戶的痛點和剛需,所以導致叫好不叫座現象。
智能家居真有痛點與剛需嗎?
你說遠程開空調是剛需,回家等室內溫度降下來時間久是痛點
你說遠程開電熱水器是剛需,回家等加熱水時間長是痛點
你說遠程開門是剛需,有家人或朋友來訪,自己沒在家或者沒那么快回到家,讓家人朋友等待是痛點
你說家里安全是剛需,當發生火災、煤氣泄漏、外人入侵報警等事件時,用戶在外無法知道家中狀況是痛點,所以有各種傳感器、門窗磁、監控攝像頭等
你說客廳一大堆遙控器是痛點,集成家電器控制功能在一個APP上是剛需
你說離家一鍵關掉家中所有的家電等設備是剛需
你說天氣冷,躺在床上通過手機APP關燈是剛需
………
沒錯,這樣理解的話,感覺都是剛需和痛點,但細細想想,我們平時現實的生活里,沒有這些剛需,我們的生活并不會受到影響,我們也不會覺得傳統的控制方式有多么的不方便,因為這原本就是我們習慣的生活方式,智能家居并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小編認為傳統家居控制,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有那么多的痛點,所以智能家居也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剛需。
小編覺得智能家居目前有痛點 ,但是形成剛需這個基礎,還需要一個過程:
1.要有好的智能產品
2.能讓用戶產生好奇心,并愿意花錢購買嘗試的**,而且價格在可控范圍內
3.在日常生活中,產品是實用的,用戶可真真切切感覺到產品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4.產生依賴心理,形成生活習慣
5.形成剛需,開始愿意嘗試使用更多的智能產品
好的智能產品
1.定位要準確、明確
2.功能實用、方便,無需復雜的學習
3.價格合理
4.是終端產品
為什么要是終端產品,以智能空調為例 :
它已經可以聯網,本身可以遠程控制,例如有地理位置識別功能,你回家路上,接近家某個距離時,自動啟動空調,不需要你再做以下這些動作:拿起手機——解鎖——打開 APP——打開相應的界面——打開空調 。
它有人體感應功能,當檢測有人時,自動打開至合適的溫度,當檢測沒有人后,自動調至節能模式,甚至關掉。
它有語音控制功能,它能聽能說能執行。
再說得更高大上一點,上升到人工智能層面,它可以自我學習,根據用戶習慣來對空調進行控制。如果空調已經是這樣的智能空調了,就沒有智能插座、遙控器、Google Nest溫控器類設備或者說什么智能家居控制中心什么事了,所以必須是做終端產品。
回到剛需的問題,我相信會這樣的智能產品肯定能讓用戶形成使用習慣,讓智能產品成為剛需。
目前智能單品類賣不好原因:
1.定位本身有問題
真正有智能家居需求用戶:高端有錢用戶、房地產開發商的高檔樓盤、部分發燒友。
做智能單品的廠家大部分產品是針對普通用戶的產品,普通用戶目前不是真正有需求的用戶,他們可能還在奮斗供房、買車、養小孩的路上。
高檔用戶購買這些所謂小而美和高性價比產品的概率很低,目前高端用戶的市場,還被傳統智能家居產品占領著。
2.做的是中間智能產品
wifi插座、wifi紅外遙控器、無線傳感器類等。以后的趨勢肯定是終端產品智能化,智能空調、智能電視、智能電動窗簾、智能燈等等
3.銷售渠道比較依賴線上
由于大部分產品定位是針對普通用戶,而且銷售渠道以線上為主,且產品的同質化也越來越嚴重,價格定位也是平民化,沒有一定的利潤空間通過線下渠道來拓展了。
小編的結論是,不要過于強調痛點與剛需,智能家居的需求需要慢慢挖掘,功能要基于實用、常用、通用角度出發,產品定位要明確,一定要做終端產品,找準目標消費用戶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