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家居常用7大解決方案
能家居常用7大解決方案
智能家居是在互聯網影響之下物聯化的體現。智能家居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音視頻設備、照明系統、窗簾控制、空調控制、安防系統、數字影院系統、影音服務器、影柜系統、網絡家電等)連接到一起,提供家電控制、照明控制、電話遠程控制、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環境監測、暖通控制、紅外轉發以及可編程定時控制等多種功能和手段。與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僅具有傳統的居住功能,兼備建筑、網絡通信、信息家電、設備自動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為各種能源費用節約資金。
如何突破應用場景,讓家居生活當中的一個個場景與技術相融合?不妨看看這7大解決方案。
一、智能安防解決方案
智能安防解決方案一般通過智能門鎖、智能門磁、智能攝像頭、環境監測報警器、紅外人體感應報警器等智能家居產品實現對家庭的360°保護。可以對陌生人入侵、火災、天然氣泄漏等險情進行實時監控并通知用戶。
二、智能控制解決方案
智能控制解決方案,一般通過紅外遙控、智能盒子、智能主機等設備,實現對家中所有電器,如電視、空調、燈光、甚至門窗、窗簾進行控制,基礎功能為遠程開關和定時開關,這兩項功能市場上所有品牌幾乎都有。
目前許多智能家居廠商和服務商的平臺解決方案則趨向更精細化和場景化發展。可實現傳統遙控的全部功能、如電視換臺、空調控溫;可設置“情景模式”,一個指令控制多款產品;可不靠指令,根據特定場景觸發產品,如設置“回家模式”,內容為“開門后客廳燈光自動開啟”,當系統感應到門鎖解鎖時,就會自動開啟特定燈光等效果。
三、智能照明解決方案
智能照明解決方案是上文提到的的“智能控制解決方案”的照明簡化版,對全家燈光進行智能化管理。可以通過設置情景模式,對多個燈光進行智能開關、亮度調節、色溫調節的一鍵控制。讓家中用光更便捷、舒適、環保、節能。
四、智能家庭影院解決方案
智慧家庭中的家庭影院解決方案,革新傳統的家庭影院的交互方式,同時也豐富了功能,將所有影音設備,如音響、高清播放機、投影機、屏幕,高清電視以及空調、地暖、電動窗簾等環境設備連接為一個整體,同時附加上語音控制功能,讓觀影、游戲的視聽效果更佳,操作更便捷,體驗更舒適。
五、家庭背景音樂解決方案
家庭背景音樂解決方案,即通過布線,將聲音源信號接入智慧家庭的任何區域,如客廳、餐廳、廚房、陽臺、洗手間。通過不同房間的控制面板或移動設備,獨立控制室內的背景音樂,讓每個房間都能聽到美妙的背景音樂,音樂也是對家的一種裝飾。
六、環境聯動解決方案
環境聯動解決方案,即基于智能家居控制系統平臺,環境監測類的智能家居產品主動感應室內外環境(溫度、PM2.5等)的變化,并聯動相關設備(如空氣凈化器、新風系統)調節室內環境,使家庭環境舒適、安全又健康。
七、視頻共享解決方案
視頻共享解決方案即將電視頂盒、DVD、錄像機、衛星接收機等視頻設備集中安裝于較為隱蔽指出,使客廳、餐廳、臥室等多個場景的電視能共享家庭影音庫,該解決方案不需要重復購買設備,也無需布線,成本極低,同時節約了空間。
有了這些解決方案,給你一個便捷、舒適、安全的智能家居系統,隨時隨刻享受家庭生活,心動了嗎?一起來參與吧!
智能家居智能在哪里?
讓冰箱自動訂購黃油和奶酪的想法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但到目前為止這一智能家居的典型應用還沒有成為現實。而另一方面,其它聯網應用陸續出現,而且每天都在不斷增加。對供應商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確定要將精力放在哪些無線網絡標準上。
策略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平均每個家庭有2.8個聯網設備,而到2015年這個數字已經升至8.6。據Gartner預測,到2022年每個家庭將平均擁有500個智能設備。德國是智能家居的關鍵市場之一:從2016年智能家居監測報告(由Dr. Grieger & Cie.市場研究機構和德國智能家居首倡協會聯合發布)可以看出,在1017個參與調查的家庭中,約30%已經在使用智能家居設備,主要集中在能源管理、娛樂和通信,以及安防等方面。
但是智能家居和環境輔助生活(AAL)技術不單單在個人消費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物業管理公司和住房協會組織也日益關注和采用智能家居技術方案來監控能源消耗和開支,同時也用于監控調節室內溫度以防霉的熱控系統。針對這些應用的網絡連接有很多無線標準和平臺。
來自美國的專有協議:Z-Wave
美國Sigma Designs公司自己開發出Z-Wave混合網絡協議,但沒有其它半導體供應商使用該協議,很多設備制造商擔心采用該技術會走向死胡同。在美國,Z-Wave使用免許可的915 MHz頻段,但這個頻段在歐洲不可用,采用Z-Wave的終端設備供應商必須使用868 MHz收發器轉換才行。Z-Wave的其它缺點還包括數據傳輸率低,也不兼容智能手機。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大部分用戶都希望通過智能手機遠程操控智能家居。這一點在2015年Deloitte智能家居調查報告中也得以驗證。
靈活的頻率選擇:ZigBee
ZigBee是另外一種混合網絡協議,到目前為止主要在美國市場使用。它基于IEEE 802.15.4規范,使用免許可的2.4 GHz,處于短頻頻段。這意味著用戶可以為每個智能家居設備選用最好的頻率,特別是使用短頻/2.4 GHz頻段的混合收發器,比如Atmel的AT86RF215收發器。然而,眼下還不能推薦使用ZigBee,因為2015年發現它存在一個嚴重的安全漏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通過固件更新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也許不遠的將來這一情況會有所改變,因為ZigBee聯盟已經在測試3.0版本規范,將徹底堵死這一漏洞。
通用且安全:Thread
Thread網絡協議也是基于IEEE 802.15.4規范,使用免許可的2.4 GHz和短頻頻段。它具有穩固、自我修復和節能等優點,同時支持IPv6,是可以與藍牙和WiFi匹敵的6LowPAN替代方案。AES加密也可以保證安全性。因為Thread是免許可的,全球已經有220家公司和組織支持該標準,其中包括ARM、三星、Atmel、寶潔和Osram等行業領頭企業。由Redpine Signals公司提供的流行模塊基于當前的RS9113M2MCombo芯片組,同時支持Thread協議,以及其它主流標準比如雙帶WiFi (2.4/5 GHz)、傳統藍牙標準、藍牙低功耗標準(BLE)和ZigBee等。
紅遍全球的藍牙智能
藍牙智能標準也稱為藍牙低功耗(BLE),同樣采用2.4 GHz頻段,已經在全球得到廣泛使用。BLE也有一個決定性的優勢,就是對IPv6的支持,這可以讓終端設備直接通過一個IPv6地址即可聯網。Nordic半導體公司已經在其nRF51 SoC (CortexM0 + 2.4 GHz 收發器)和nRF52 SoC (Cortex M4 + 2.4 GHz收發器+NFC)芯片上提供IPv6軟件包支持。此外,BLE在智能手機上的廣泛應用讓它比其它競爭規范先行一步。幾乎所有設備型號都帶有一個BLE接口,以方便與其它BLE智能家居產品直接通訊。此外,BLE 5.0標準也在覆蓋范圍、數據傳輸率和廣播功能等方面做了很大改進。這種廣播功能不必連接到終端設備并向云端傳送數據,從而實現了獨立的物聯網,APP應用因此反而顯得多余了。業界專家預測2017年藍牙智能的混合網絡協議將面世,自然Nordic半導體也會為其nRF51和nRF52芯片提供相應的軟件支持包。
從健身房到智能家:ANT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協議是ANT,這是由Garmin子公司Dynastream開發的,目前僅限于運動設備的聯網。然后ANT協議也已經在家庭自動化、室內定位和遠程醫療等方面得到認可和使用。ANT跟Z-Wave一樣是一種專有協議,但其優勢是已經得到幾家半導體制造商的支持,為客戶提供了更好的穩定性。由于具有低功耗、網絡拓撲結構靈活性強,以及越來越多智能手機的支持,ANT標準必將成為一個值得認真對待的競爭標準。Nordic半導體在其nRF51和nRF52芯片上也提供對ANT協議的軟件支持包。
已經遍布家庭的WLAN
WLAN無疑是智能家居的首選網絡標準,因為它已經在大部分家庭和公寓里安裝部署,具有很高的數據傳輸率,特別適合監控攝像頭和多媒體系統等高帶寬需求的應用。此外,能源管理和環境輔助生活(ALL)等方面的智能家居應用也使用WLAN作為其無線網絡標準,無論是與智能手機的直接通信,還是通過本地網絡向云端傳送數據。WLAN和BLE經常混合使用,特別是通過BLE傳輸傳感器數據到中心控制單元,然后再通過WLAN傳輸到云端。這種場合下,混合模塊是最合適的,比如Redpine Signals公司的RS9113芯片。最新的短頻WLAN標準802.11ah也可以確保WLAN在可預見的將來成為智能家居的首選網絡標準。
標準之爭仍將持續
現在還不能斷言哪個無線標準會壓倒其它競爭規范。我們可以很有把握的說,沒有一個標準能夠技壓群芳而獨霸一方,多種標準將同時并存。在這種情況下,集中的聯網單元將具有兼容性,而單個供應商將開發自己專有的、界線分明的智能家居系統。在所有場合都具有決定性的評判標準是對IPv6的支持、兼容智能手機,以及具有快速響應新環境變化的靈活性。ANT具有所有以上優點,因此可以斷定它將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但重量級的BLE和WiFi必將在市場上持續保持其主導地位。
王豐:中國一些科技巨頭在智能家居方面進步很慢
2017夏季達沃斯論壇于6月27日至29日在大連舉行。會議期間,由鳳凰網主辦的“達沃斯·鳳凰財經早餐會”于6月28日舉行,來自各行各業的商業精英,共聚一堂,以“中國制造轉型新格局”作為主題,進行展望與分享。
閉門早餐會圍繞消費升級與品質經濟、智能制造與投資機遇、金融與互聯網如何支持中國制造以及有機生活時代中國制造應當如何轉型等進行討論。
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表示,消費升級關鍵在于中國企業是否能抓住商機。只要有市場、有需求,中國就能做成這件事情,只是時間問題和開竅的問題。此外,還有中國監管問題,政府層面很難打通,但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和政府有議價能力。
預計到今年下半年以后,中國大環境有所突破,在上層想作為的情況下可能會有一些解凍,有一些自由化的機會。我們也非常期待,因為這的確會產生非常巨大的商機來推動未來的發展。
以下是發言全文:
我不是任何領域的專家,剛才聽到各位學者和各位行業領袖談得非常有意思,我總體感覺今天討論有點走向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威脅的辯論。李開復老師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刷屏了,昨天晚上攜程的博士也給我發來一篇文章,他們對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威脅有一些不同看法,但總體來說,殊途同歸。企業投資者越高興,政治家和社會學家應該越擔憂。
具體來說,關于消費升級和相關投資機遇,近年我有一個感覺,我們的科技企業,尤其現在走在技術創新和金融創新前頭的企業,很善于在特別專注地方把所有客戶需求和機會都挖掘殆盡了,比如手機,最聰明頭腦可能也想不出什么新的花樣。但是華為做出了一款具有革命意義的顛覆性的手機,聽說可以完全顛覆蘋果或者安卓的系統。我們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長了,投資已經挖掘得差不多了。但是我們更多時間還是花在了家里,關于智能家居方面的投資和演進似乎這些年沒有什么進步。目前還僅僅停留在可以對話智能音箱的角度,比如遠程啟動汽車、只能空調等。我們的創業者、科技企業和投資人在做什么?你們把小小的手機挖掘殆盡了,但是對于中國中產階級的消費來說,中國跟家庭、社區相關的公共服務、法律體系極其落后。家里除了裝璜得金碧輝煌以外,和別人有什么不同?每天早上誰叫你起床?是保姆還是鬧鐘?我覺得一些科技巨頭在這方面沒有進步,很奇怪。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領域了,這里有無數巨大的商機。
這是我的困惑,我能看到的方案也恰恰在中國。去年10月份西方互聯網發生了大面積的斷網事件,一些最有影響力的公司都斷網了,由于一些已經聯上互聯網簡單家用電器和小工具被大量地攻擊。當時有不少外媒報道說,一些被劫持很簡單家居產自中國,這不奇怪,因為廉價、技術簡單,可以大量復制,這也是中國傳統制造業的特點。
既然我們有了這樣的基礎,中國中產階級有巨大的需求,我們的投資者在做什么?我們的企業做什么?中國人能制造全世界最好的互聯網設備,能制造全世界最好的冰箱,智能掃地機器人。在這些非常垂直的領域,中國人可以獨步全球了,至少我們在技術上沒有落后的地方,世界上也沒有先進的技術出現。也許我們就差一個連接就是系統集成的能力。現在我們的手機可以解決很多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但是回家之后還會用不同的搖控器去操作,這是很荒唐的。為什么我回家之后,有滿桌子的搖控器?我們的投資者在解決什么?這些企業都是中國的。我所能看到的一個解決方案,無論是BAT還是其它知名企業,他們現在都已經是全球性的巨頭企業,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資源,在智能制造的領域建立了很多的投資關系和聯盟的關系,我覺得這也許是西方巨頭不太具備的東西,中國的互聯網的巨頭企業完全有機會。
這些智能家居產品,用戶怎么看?